一件红马甲,穿越四季的温暖
九月中旬,秋意渐浓,整理收集相册时,那张除夕夜身着红马甲的照片瞬间将我拉回那个特别的冬夜。记忆的闸门打开,每一个细节都依旧清晰。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未曾在家守岁的除夕。傍晚六点,我巡走在安静的小区。几乎每一扇窗户都透出温暖明亮的灯光,窗上映着一家人围坐的剪影。空气里弥漫着年夜饭的香气,而我手里的对讲机,成了这个团圆夜里最“不合时宜”的声音。
作为一名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邢台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我在那天下午贴完家中的对联后,收到了实践单位的征集“平安春节”值守志愿者的通知,我没有太多犹豫,与家人沟通后,便穿上母亲递来的厚外套,准时奔赴值班岗位。
除夕夜,万家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每一扇窗户都像一个发光的灯笼。脚下的路面冻得硬邦邦的,踩上去脚步格外清晰。我们三名志愿者披上红马甲,结伴成队,用手电的光束来巡视每一个路灯照不到的角落。我们穿梭在小区里,走过健身广场,走过地下停车场,走过楼后。途中,时不时的有居民给我们打招呼,嘱咐我们做好保暖,注意安全。我们忽然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因为我们虽然错过了一顿家里的年夜饭,但是守护了辖区居民年夜饭的平安。我想这就是志愿者精神在日常岗位上的最好诠释——在需要的地方,默默发光。我想此时此刻,我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影,是一群有志好青年,返乡大学生的缩影。
我是一名深受志愿服务影响的学生。那份除夕夜的温暖,并非是我志愿服务的起点,而是我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闪亮的坐标。回想初中疫情时,第一次接触了志愿者行业。在我还是初中的时候,因为疫情我接触到了志愿者行业,小小的勇敢的我在小区站岗,成为了我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当时作为志愿者,号召身边同学积极捐钱捐物,成功带动了数十名同学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后来疫情形势缓和,我参加了当地志愿服务组织,继续参加公益服务活动。同时,也积极倡导身边同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得数百人了解到志愿服务,数十人直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后因公益服务活动贡献突出,结识了当时学校的团委书记,进一步了解共青团的知识并加入了共青团。在团组织的正确指导下,我开始进一步明确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谢团组织的带领,我进一步深化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我逐步成长为了一名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可以说是团组织为我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目前已经步入大学二年级,我将进一步发挥学生身份的优势,努力探索“互联网+志愿者”模式,用专业知识助力志愿服务发展。我将利用互联网平台号召更多同学加入我们“返家乡”的社会实践队伍。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志愿精神,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是在寒冬里的坚守,也是在金秋时的播种,更是在未来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默默发光。
那个除夕夜的红马甲,不仅守护了当时的万家灯火,更照亮了我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前行的长路。四季轮回,志愿之心,常青不败。
附录:荣誉证书与实践证明
1. 团区委嘉奖证书(2022.12)
2. 区级优秀共青团员(2023.05)
3. 邢台市助学公益协会优秀志愿者(2023.08)
4. 南和区星星之火爱心志愿者协会优秀志愿者(2024.01)
5. 邢台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24.04)
6. 中国工商银行邢台分行“优秀组织者”(2024.06)
7. 河北省国防教育素养大赛“国防知识学习达人”(2024.09)
8. “东方财富杯”金融挑战赛省级优秀奖(2025.06)
9. 邢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优秀青年志愿者(2025.08)
10. 共青团邢台市委“优秀大学生实践证书”(2025.08)
11. 南和区人民检察院“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聘书(2025.09)
作者介绍:杨文征,男,20岁,共青团员,志愿服务时长1400余小时。任南和区星星之火爱心志愿者协会管理员,邢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骨干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