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就业,电筑未来--华北电力大学学子赴铜陵电厂展开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助力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明晰职业方向,7 月 20 日至 25 日,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思政主题实践团走进国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探索与思想淬炼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此次实践以 “理论结合实操,思政融入行业” 为核心,通过深度参访、岗位沉浸式体验、与行业榜样对话等形式,让成员们既深入了解电力行业的运作肌理,又在实践中厚植职业情怀,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与成才观。
深度探秘:触摸电力生产的 “脉搏”
实践伊始,铜陵电厂工作人员便为实践团成员铺开了一幅生动的电力生产画卷。大家先后走进主控室、发电机组、冷却塔等核心区域,近距离观察电力生产的全流程。
在国产超临界 600MW 火力发电机组前,巨大的机组正高速运转,轰鸣声中蕴含着强大的能量转换。“这台机组可是‘节能先锋’!” 工作人员介绍道,相较于传统亚临界机组,它在同等发电量下能减少煤炭消耗,污染物排放也同步降低,是我国火电技术向高效、清洁转型的生动体现。而在光伏板发电区,成片的蓝色板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响应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号召,我们实现了新能源与传统发电 1:1 配套发展,这些光伏电力能直接补充电厂供电,让能源结构更优化。” 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成员们对 “双碳” 目标下的能源创新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岗位历练:在实操中读懂 “责任” 二字
为让成员们深度融入生产场景,电厂特别安排了岗位体验环节。大家分组前往发电运行、设备检修等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
在发电运行岗位,成员们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汽压 15.60MPa、再热汽压 2.14MPa、再热汽温 576.5℃…… 当看到 #2 机组负荷在 296.6MW 左右动态调整时,才真切理解 “电网需求瞬息万变,每一个数据都关乎供电稳定”。而在设备检修现场,600MW 汽轮机的整锻无中心孔转子设计让人惊叹,检修师傅一边演示轴承温度监测、振动检测,一边讲解设备防结垢、防腐蚀的技巧:“这些机组就像‘精密仪器’,定期巡检就是给它们‘体检’,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亲身实践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电力安全运行的背后,是无数细节的坚守。
对话榜样:从奋斗故事中汲取成长力量
实践团特别邀请到安徽公司青年榜样马同华分享成长经历。这位先后斩获安徽省技能竞赛一等奖、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的 “技术尖兵”,用朴实的话语解开了成员们的职业困惑。
“想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就得把岗位当成‘练兵场’。” 马同华结合自身经历说,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新技术、新规范,定期参加行业培训,“电力技术更新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谈及如何提升竞争力,他强调:“光有理论不够,得练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硬本领,还要盯着国家能源战略走,让自己的成长跟上行业发展节奏。”
“荣誉不是终点,是更重的责任。” 马同华的感慨让成员们深受触动,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持续学习是职业长跑的 “燃料”,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行业发展、国家需求,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此次铜陵之行,实践团成员不仅见证了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素养、明确了成长方向。华北电力大学表示,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让更多学子在扎根行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书写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彩篇章。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 查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