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垃圾分类科普馆 探索环保教育新路
为进一步推进石家庄经开区垃圾分类工作,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师生环保意识。近日,经开区建设管理局联合社会发展局组织学区内数十位教师走进鹿泉区垃圾分类科普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活动,旨在汲取垃圾分类最新知识与理念,为校园环保教育注入新活力。
踏入科普馆,教师们首先被馆内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所吸引。通过详实的展板、震撼的视频资料,生动呈现了垃圾现状、“垃圾围城” 危机,以及垃圾分类对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的关键作用,让教师们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教育刻不容缓。馆内的互动体验区更是让教师们眼前一亮。在这里,教师们亲身参与了垃圾分类模拟投放游戏,在趣味竞技中,进一步熟悉了各类垃圾的准确分类标准;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沉浸式感受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运作场景,直观了解垃圾处理全过程。“这种互动方式太有趣了,要是在课堂上也能这样教学生,孩子们肯定学得又快又开心!” 一位参与体验的教师兴奋地说。
在再生艺术展示区,一件件由废旧物品精心打造的艺术品令人惊叹。废易拉罐变成了精致的摆件,旧衣物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的装饰挂毯。这不仅启发了教师们对资源再利用的思考,更为校园手工课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环保意识。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参观为我们的环保教学打开了新视野。回去后,我们打算结合科普馆学到的知识,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像模拟垃圾处理厂、开展环保手工大赛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垃圾分类。
此次参观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助力他们将垃圾分类最新理念与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与科普馆保持密切合作,持续开展教师培训与学生研学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环保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以 “小手拉大手” 带动家庭与社会,共同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通讯员:郭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