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乡约,实践绽芳华”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法学院“经世探源”实践团解锁平泉振兴新途径
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经世探源”社会实践团深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开展2025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实践团由经济与法律学院团委书记张弨和高等技术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杨帆带队,包含经法学院法学、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数字经济四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以“扎根乡土实践,传承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为核心导向,旨在通过深化产业融合,探究地方经济特色,调研标志性企业、追寻文化溯源的实践路径,实现多重育人目标。实践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承德市代管的县级市。它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以社会实践为桥,推动促进团组织的合作交流
“经世探源”社会实践团代表经济与法律学院团委,与平泉市团市委开展深度交流。经法学院团委书记张弨阐述了此次“三下乡”“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兴旺”的核心使命,详细介绍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铁道兵精神,讲解经济与法律学院的专业特色与办学理念。平泉团市委书记柳佳兴介绍了平泉市团委“分工明晰、基层覆盖广泛”组织工作特点,其构建的“市-乡-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网络高效运转,常态化开展“青年大学习”思想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帮扶等活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基层干部聚焦平泉市两处代表性调研点深入研讨,为乡村振兴发展献智献策,让青春智慧为乡土振兴注入动能。
二、以产业实践为桥,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
实践团首站走进的是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山庄老酒集团。通过集团负责人的详细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酿酒工艺传承、市场布局以及产值规模等情况。山庄老酒作为当地特色酒企,凭借独特酿造技艺与品牌积淀,产品覆盖多地市场,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但在产业升级进程中,也面临着品牌创新拓展、数字化营销融合等挑战。
在交流研讨环节,国贸专业同学围绕市场拓展,结合国际贸易规则与海外消费趋势,提议企业应布局跨境电商渠道,参与国际酒类展会,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同时优化国内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助力品牌“走出去”;法学专业的同学则聚焦企业的发展保护,从知识产权保护(如酿酒工艺专利、品牌商标维护)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借助法律手段强化核心技艺的产权保护,规避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为产业稳健发展筑牢“法治防线”。
三、以文化溯源为径,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实践团第二站走进中国平泉县蘑菇博物馆,开启农业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探索之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系统了解平泉蘑菇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发展的演进历程,从野生蘑菇资源利用,到人工培育技术突破,再到产业集群化发展,每一步都折射出当地依托农业文化底蕴赋能经济的智慧。
在交流研讨中,金融专业的同学瞄准农业文化产业的金融赋能缺口,发现平泉县蘑菇产业存在“文化价值层挖掘浅薄,金融知识支持少”的问题并提议联动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设立农业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农业文化价值变现。数字经济专业同学则聚焦农业文化的数字化传与产业升级。针对蘑菇产业数字化运营滞后的现状,设计“农业文化数字赋能方案,让农业文化“活”在手机端。另一方面,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县蘑菇种植、加工、销售数据,用数字技术优化种植决策、拓宽销售渠道。此次博物馆之行,同学们深刻感知到,农业文化更是驱动乡村产业创新的“文化基因”。大家收获了课堂外的产业洞察与文化传承使命感,真正让农业文化“可观、可触、可创新”。
团队从多维度了解该农村及乡村企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专业知识对乡村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对当地经济产业链实地调研,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形成产业帮扶和法律咨询援助等。这段乡土之旅是思想淬炼与精神朝圣。书本理论照进乡村振兴,我们从旁观到参与,以法治、经济思维助乡村,微光汇成 “我们”。躬身践使命,向下扎根,让我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处绽放!
(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经世探源”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