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大地书写青春答卷:马克思主义学院"光与声”实践团暑期"三下乡”分散实践活动通讯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动实践中焕发蓬勃生机,在廊坊师范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光与声”实践团于暑期深入廊坊、保定、雄安新区等地,开展了一场以理论为纲、以实践为基的“行走的思政课”。为深学笃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生动实践中的旺盛生命力,在廊坊师范学院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光与声”实践团分散成员于暑期奔赴祖国多地,依托各自家乡资源,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分散式“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以理论为明灯,以实践为沃土,在雄安新区的前沿探索、历史文物的无声教诲、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中,上了一堂内容坚实、情感充沛的“行走的思政课”。
一、 向未来赋能:雄安新区里的创新实践图景
7月15日,实践团成员扎根河北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这里,前沿的实验室与繁忙的施工现场交融,勾勒出未来之城的轮廓。她深入调研园区内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与发展历程。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对话中,“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从文件走进现实。年轻的创业者们谈及攻克“卡脖子”技术的艰辛历程,正是对马克思关于“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本质论断的生动印证。
雄安从蓝图到实景的巨变,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也揭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的磅礴伟力。这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熔炉,正锻造着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与历史对话:淮南楚韵中的唯物史观回响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驻足淮南市博物馆。楚文化遗存厚重深沉,汉代陶俑静默述说。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不仅是古代艺术的巅峰,更是先民生产力发展与阶级关系的物化见证。通过解读战国楚简中关于农耕赋役的记载,成员深刻体悟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博物馆内专设的“淮南近现代革命史”展厅,则通过珍贵图片与实物,再现了江淮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争取解放、建设家乡的奋斗足迹。楚风汉韵与现代篇章在此交汇,清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民的主体创造性,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坐标。
三、向海图强:漳州海丝印记里的文明交融启示
7月17日,实践团成员探访漳州市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厅内,宋元时期的贸易陶瓷、航海罗盘、异域钱币静默陈列。每一件远销海外的瓷器纹样,每一张斑驳的古航海图,都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鲜活实证。
成员特别关注了反映月港(漳州海澄)鼎盛时期对外贸易盛况的史料与文物。这些跨越海洋的文明对话,生动诠释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论断,揭示了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海丝遗珍无言诉说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为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历史底蕴提供了独特视角,也启迪着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实践智慧。
四、忆往昔峥嵘:峰峰矿脉中的工业精神传承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走进峰峰博物馆。馆藏的煤矿开采工具、历史照片、矿工生活用品,铺展开一部近代工业发展的史诗。从清末民初土法开采的艰辛,到建国后煤矿作为工业“粮食”的辉煌贡献,再到新时代绿色转型的探索,煤炭产业的变迁是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
成员深深感受到产业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锈迹斑斑的矿灯与安全帽,正是《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与工人阶级伟大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峰峰的工业遗产,是“劳动创造世界”的钢铁证言,激励着青年一代传承工人阶级光荣传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 淬火砺初心:邯郸热土上的红色基因赓续
7月19日实践团成员重访邯郸红色教育基地。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镌刻着无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英烈姓名;在复原的斗争场景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前,成员驻足凝思。
一件打满补丁的军装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岁月,一封泛黄的家书承载着革命者舍小家为国家的炽热信念。通过深入学习邯郸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辉煌历史,成员们对“枪杆子里出政权”、“兵民是胜利之本”等光辉论断有了刻骨铭心的具象理解。英烈们用鲜血浇灌的理想之花,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无比忠诚本色的最高诠释,为新时代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光与声”暑期实践团分散实践中,成员虽身处不同地域,但心向同一使命。他们在雄安的创新前沿感受时代脉动,在淮南、漳州的历史长河中领悟发展规律,在峰峰的工业画卷里体味劳动伟力,在邯郸的红色热土上汲取信仰力量。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是在广袤祖国大地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又一次生动求证。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其蓬勃生机正蕴藏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之中。他们将带着实践的丰硕收获和深刻的思考,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名称:廊坊师范学院
实践团队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光与声”实践团
指导教师:李丹
投稿作者:廊坊师范学院李丹 岳香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