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旅要少说"我太难了”,多讲"干就完了”
在迷彩浸染的绿色方阵里,“我太难了”的叹息声,如同潮湿的雾气,试图模糊军人坚毅的轮廓;而“干就完了”的呐喊,恰似穿透阴霾的阳光,照亮每一段热血征程。在军旅生涯中,抱怨与退缩从来不是选项,唯有以“干就完了”的果敢,才能锻造出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扛起保家卫国的如山使命。
“我太难了”,看似是一句简单的感慨,却暗藏着侵蚀军人精神的隐患。军营是磨砺精兵的熔炉,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紧急任务中的日夜奔袭、远离故土的孤独守望,每一项挑战都在考验着军人的身心极限。倘若动辄将“我太难了”挂在嘴边,不仅会消解自身斗志,更会在集体中滋生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原本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可能因思想的“锈蚀”而变得不堪一击。回望历史,那些在长征路上啃树皮、过草地的红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直面严寒与炮火的志愿军,若被“难”字束缚,又怎会有今日山河无恙?困难从来不是退缩的借口,而是检验军人本色的试金石。
“干就完了”,短短四个字,却凝聚着军人最纯粹的血性与担当。它摒弃了犹疑与怯懦,彰显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在抗洪抢险的洪流中,面对随时可能决堤的险情,战士们喊着“干就完了”,用身躯筑起堤坝;在野外驻训的极端环境下,面对陌生地域的重重挑战,官兵们秉持“干就完了”的信念,用行动突破极限。正是这种“不找借口、只找办法”的实干精神,让军人一次次突破自我,在困境中创造奇迹。
少说“我太难了”,多讲“干就完了”,需要筑牢信仰根基,锤炼过硬的心理素质。当军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誓言铭刻于心,就能从根本上驱散畏难情绪。边防战士在海拔5000米的哨所坚守,面对缺氧、严寒,他们心中装着祖国版图,用“干就完了”的坚守诠释忠诚;维和官兵身处动荡地区,直面枪林弹雨,他们以“干就完了”的无畏践行使命。这份信仰给予的力量,让“难”字变得微不足道。
同时,“干就完了”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与团结协作的智慧。它不是盲目蛮干,而是以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在信息化作战训练中,官兵们面对复杂的装备技术,通过集体研讨、模拟推演,将“干就完了”转化为破解技术难题的实际行动;在联合演练中,各兵种密切配合,用协同作战的力量攻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实干精神与智慧谋略相结合,“干就完了”便成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密码。
军旅之路,从来都是荆棘与荣耀并存,挑战与成长共生。从今天起,让我们把“我太难了”的叹息咽进胸膛,化作奋进的动力;将“干就完了”的呐喊化作冲锋的号角,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百折不挠的毅力,在实干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热血荣光,在强军征程上踏出铿锵步伐。
(作者:罗海浪、朱京启、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