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学子探访"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华北制药
导语:2025年7月29日,北京科技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寻冀探企河北社会调研实践团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制药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让队员们近距离了解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史,深度探寻这家 “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 的传奇历程与创新发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结合。
华北制药工业遗址大门口建筑 边乐嘉 供图
华北制药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1953 年,正直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百废待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华北制药开始筹建,作为苏联援建的 “156 项工程”的重点项目,它承载着国人的殷切期望。1958 年建成投产,成功结束了中国青霉素、链霉素等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自此被誉为 “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成为 “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
华北制药工业遗址广场 边乐嘉 供图
现在,华北制药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工业遗产被永久保留,踏入这座有着70余年历史的俄式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庄严肃穆的楼前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中心的一座现代风格的雕塑。雕塑由多个金属立方体和类似树枝状的结构组成,展现出一种科技感和现代感。雕塑下方的基座上有 “华北制药 一切为了人类健康” 的字样,体现了华北制药的企业宗旨,即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地面的砖石,历经岁月打磨,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前辈们拼搏奋斗的故事;周边的陈列展示,每一处都彰显着华北制药在医药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小队在外面广场上驻足良久,聆听着华北制药健康城谷宇萌讲解员讲述华北制药的创立背景与发展初期的艰辛,感受着华北制药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
液糖罐 边乐嘉 供图
小队沿着参观路线前行,来到了淀粉塔、与液糖罐区域。淀粉塔曾是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以 74 米的高度傲立城市天际,相当于24层高楼,采用升模法建造,彰显了当时先进的建筑工艺。液糖罐等设施,更是组成了一套完整且有序的生产链条,为药品生产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
进入医药工业文物展陈区,华北制药大健康宣传主管何丹介绍了许多为华北制药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他们其中或许只是平凡的科研人员或是技术工人,却在平凡中创造着伟大。当讲解员讲到陶静之时,言语中带有一丝尊敬。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陶静之,是我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的培育者之一,被誉为“菌种皇后”。建厂初期,华北制药厂的生产菌种需要从苏联进口。而她就是带着一支只有手指大小的“洋菌种”砂土孢子管,来到了华北制药厂,投身到青霉素投产前的工艺试验中。投产后的“苏联菌种”极不稳定,让她认识到了“自己搞选种”的重要性。但这个想法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否定,认为选种只有科研单位才能搞,工厂最多搞搞自然分离。后来,高价从美国进口的菌种,经验证后也没有成功,3万美元付之东流,更加坚定了她自己选育菌种的决心。那时,国际上抗生素生产刚刚起步,技术严格封锁。她只能从文献的只言片语中自己摸索。没有经验可循,没有专家指导,但她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选择、培养、接种、扩大这样一个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12月,我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终于培育成功,而且发酵单位比“洋菌种”提高了19.9%,用于生产后的发酵单位提高了34.6%。打破了苏联专家“在华北制药厂不可能开展选种工作”的断言,结束了我国不能选育菌种的历史,也彻底摆脱了我国菌种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为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陶静之的青霉素菌种选育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促进了链霉素、土霉素、正定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等新菌种的选育,华北制药厂的菌种支援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抗生素生产,加快了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的步伐。
老式压片机 边乐嘉 供图
在展馆内,老式压片机也是重要展品。这些压片机体型庞大,外壳由厚重金属打造,表面漆层因岁月侵蚀斑驳脱落,显露出金属原色,透着古朴厚重感。它们多为单冲式,靠人工操作,下冲封中模孔下端,工人用加料器填药粉,上冲下落冲压成药,完成后上冲提升,下冲顶出药片,每小时最多压制 8000 片。这些设备曾承担大量药品压制任务,见证了企业早期生产历程,是华北制药发展的历史印记。
队员在健康城体验“AI智能筛查机器人” 边乐嘉 供图
随后,在华北制药大健康讲解员谷宇萌的带领下,小队参观了华北制药健康城,它宛如一座医药知识的宝库,坐落于医药博物馆一楼。在这里,现代化的科技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完美融合。步入 5G 健康城,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小队成员通过亲身体验AI智能筛查机器人,2分钟快速无痛完成对人体10大系统70多项指标的检测,并生成专属健康报告,发送到手机即可随时查看,深切感受到科技为医药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与此同时,在健康城的展示区,队员们看到了众多由华北制药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这些药物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从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到基础免疫类,再到生物制药、心脑血管类药物等。每一款药物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他们专注于药物研发,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人类的健康福祉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
最后小队和华北制药大健康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中,华北制药大健康营销中心总监李严芳介绍了企业将工业遗产承载的历史精神融入现代管理的做法,提及陶静之、杜增业、齐名等基层员工体现的华药精神及VC案精神、迅可精神等,传承至华维公司发展,还有“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企业使命和“人类健康之上,质量永远第一”的企业宗旨,以及“守正、勤勉、创新、领先”的企业文化和多元化发展模式。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以VC案精神、迅可精神为例,讲述了华北制药在相关领域的坚持与成果,如坚持17年打赢美国VC反垄断第一案。关于健康中国战略,营销中心培训外联总监葛平介绍到,华北制药大健康常年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公益健康行活动,为百姓提供AI智能机器人体检,年服务超10万人,参与“三下乡”、支援灾区、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全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健康管家”。在未来的规划中,华维公司将持续整合资源,在数智升维领域创新,推进亚健康数据筛查试点、AI智能机器人升级与国际化步伐,同时也会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交流结束后,小队不仅加深了对华北制药及华北制药大健康产业的认识,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企业责任和担当。华北制药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类医疗救助活动,为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免费药品和医疗服务,这种对社会和百姓健康负责的态度,为企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队员及随行工作人员在华北制药建康城合影 边乐嘉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对华北制药的历史、企业文化和创新发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还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华北制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始终坚守 “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 的企业宗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来,华北制药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医药事业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